《Digital 2023 Hong Kong》新鮮出爐,一文睇清10大數碼營銷趨勢重點

3 月 21, 2023 | 數位行銷

摘要:相信每位Marketer每年最期待的就是《Digital 2023 Hong Kong》,因為其整理過去一年所有香港人網絡使用習慣,為新的一年制定營銷策略提供最新的趨勢及規劃重點。本文將會為大家整理《Digital 2023 Hong Kong》的報告重點,並總結出2023年數碼營銷策略的10大建議,不容錯過!

《Digital 2023 Hong Kong》

《Digital 202x》是We are social和KEPIOS聯合出版的關於網絡使用者的報告,通過收集來自各種來源的數據和洞察建議,提供全球數碼化趨勢、消費者行為、社交媒體使用、網絡普及率等方面的報告。《Digital 2023》報告一直被廣泛使用於市場營銷、廣告、媒體等行業,並被認為是一個有價值的參考資源,可以幫助企業和機構更好地了解消費者和市場趨勢。

而最新一期的《Digital 2023: Hong Kong》已經新鮮出爐,萬智匯作為專業的整合行銷團隊,當然第一時間為大家整理香港最新營銷資訊!如果想查閱完整版本,亦可Click《Digital 2023 Hong Kong》了解更多!不論你是Marketer還是幫自己公司制定營銷策略,以下這些重點前往不能錯過:

《Digital 2023:Hong Kong》

香港人有幾中意上網?

萬智匯:《Digital 2023:Hong Kong》-香港人鐘意上網的程度

重點一:數碼營銷刻不容緩

根據《Digital 2023 Hong Kong》報告的顯示,截至2023年1月,香港共有697萬互聯網用戶,佔總人口的93.1%,當中活躍於社交媒體的人就有673萬,佔總人口的89.9%。

這些數字在亞洲可算是名列前茅,比臨近的台灣分別高出2~3%。你我都已經習慣上網,這意味著什麼?公司要更好地宣傳產品服務或品牌,數碼營銷已經成為必不可少的策略。傳統的營銷手法傳播速度、傳播面已經不足以接觸大部分的香港人,使用更多的數碼營銷工具是2023年成本最低、接觸深度與廣度最為有效的方法。

萬智匯:《Digital 2023:Hong Kong》-上網設備以智能電話為主

重點二:提升用戶體驗感

5G時代大幅提升了手機及其他行動裝置的上網速度,根據統計香港有96.1%的用戶是通過智能電話上網,雖然比上面有稍微下降了0.8%,但另外一方面可以看到使用如Smart watch、遊戲主機等移動裝置上網的人士都有大幅提升。

不少香港人都有不止一部的行動裝置,上網不再局限於電腦、智能電話或是平板,隨著5G技術的發展,更多的行動裝置將會被大範圍的投入使用。因此重新審視各類宣傳途徑的廣告、內容的呈現效果,從各方面提升用戶的體驗感,將會是數碼營銷的重要環節。例如網站的製作是否能夠方便用戶快速尋找到相關的資料、是否行動友善、社交媒體的圖片尺寸是否符合用戶行動裝置的最佳顯示尺寸,這些細節都是影響體驗感的環節。所以在規劃及設計網站內容、廣告內容及社交媒體內容的時候,不妨多花的時間研究應該如何提升用戶的體驗感,以提升宣傳效果。點擊FB post文尺寸了解更多!

香港人最愛上網做D咩?

你每日會花多少時間上網?報告也提供了香港人每日上網的時間為6小時26分鐘,但相對於全球的6小時37分鐘來說稍微少了11分鐘,可能香港人實在太愛工作了。不過合指一算扣除了睡覺和吃飯時間,感覺就是不斷地用手機或電腦持續上網中。正確,報告也指出有51%的時間是用手機進行上網的,剩下的3小時09分鐘是使用電腦。

萬智匯:《Digital 2023:HongKong》-香港的上網時間

究竟香港人每日上網都會做些什麼呢?報告亦有針對2022年的上網習慣做出了統計,排名前6位的分別是:

尋找資料(Finding Information):58.5%

打發時間(Filling Up Spare Time And General Broswsing):55.3%

與親友保持聯繫(Staying In Touch With Friends And Family):54.3%

觀看影片、節目或電影(Wacthing Video,TV Shows Or Movies):53.9%

緊貼時事及新聞(Keeping Up-to-date With News And Events):51.3%

理財規劃(Managing Finances And Savings):43.7%

建議三:關鍵字及SEO仍是未來重點

與上年比較,排名沒有太大變化,尋找資料依然是第一位。香港人已經十分習慣遇到什麼問題都通過搜尋引擎尋找答案,而利用搜尋引擎關鍵字以及SEO的方式,為用戶提供有價值的內容和資訊,亦再次證實依然是現在及未來最有效可行的數碼營銷方法。另外影片、節目和電影觀看的排名也相當高,這意味著影片和視覺化內容在數碼營銷中的佈局亦十分重重要,可以吸引用戶的注意力和增加品牌知名度。排名中有趣的是第六點理財規劃,香港人喜歡理財的特性始終沒有改變。

香港人最中意睇咩網站?

上網尋找資料排名第一,那麼Google的排名靠前並不意外,不過與上年排名的比較,似乎頭4位都進行了大變化,YouTube晉升為第一位,Yahoo被擠出前四,暫時只有HK01這個媒體能進入前十。以下是由SemRush提供的網站排名頭10名如下:

第一位:YouTube.com 3.59億次

第二位:Google.com 3.34億次

第三位:Facebook.com 5830萬次

第四位:Wikpedia.org 5160萬次

第五位:LIHKG.com (連登)4630萬次

第六位:Discuss.com.hk(香港討論區) 4080萬次

第七位:Yahoo.com 3260萬次

第八位:HK01.com 2950萬次

第九位:Pornhub.com 2510萬次

第十位:Twitter.com 2390萬次

香港人最愛仍是Google

最近ChatGPT話題如火如荼,搜尋引擎龍頭Google也為此發出了最高級別的紅色警告,而Bing亦有可能因此反超Google成為搜尋引擎的霸主地位。在報告中亦稍微有看到整個跡象,即使兩者相差還是比較懸殊,Google的比例是88.21%,仍然是絕對的龍頭,但比上一年下降了4.8%,而Bing相較之下則是增長了126.1%,增長幅度不容忽視。至於是是否應為ChatGPT的發展超越Google,還需要有待觀察。

萬智匯:《Digital 2023:Hong Kong》-google是使用最多的搜尋引擎

重點四:語音搜尋上升趨勢

報告中亦有一項重要的數據必須留意,就是當中共有16.5%的互聯網用戶每週使用語音搜尋不論是SIRI還是Google助手去找尋資訊。對於數碼營銷行業來說,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信號,因為人們的搜尋習慣開始慢慢開始改變,而語音搜尋的關鍵字則會更加的詳細和具體,對於關鍵字及SEO的佈局意義深遠。

萬智匯:《Digital 2023:Hong Kong》-語音搜尋上升

香港人最愛的社交媒體

接近九成香港人口是社交媒體活躍用戶,每日大約有1小時52分鐘花在社交媒體上。報告有指出香港人最主要使用社交媒體平台的原因頭5位是:打發時間(Filling Spare Time)及與親友保持聯繫(Keeping In Touch With Friends And Family)均是45.8%,閱讀新聞(Reading News Stories)33.6%,看看現在大家在討論些什麼31.7%以及尋找內容(Finding Content 如Videos)約26.2%。

重點五:善用社群宣傳品牌

不過值得Marketer留意的是其中一個使用社交媒體的原因有25.1%會瀏覽品牌發佈的內容(Seeing content from brands),這個數據顯示了香港人其實對品牌發佈的內容不但不抗拒,甚至也會主動留意品牌所發佈的內容,因此這意味著品牌可以透過深耕社交媒體營銷來與潛在客戶建立關係、運用內容營銷策略增加曝光率以及吸引更多的流量。

萬智匯:《Digital 2023 Hong Kong》-使用社交平台的原因

最常用的社群平台排名與上年差別不大,但比例整體都有下降了,分別為:Whatsapp(79.7%)、Facebook(78.8%)、Instagram(64%)、Wechat(51.8%)以及FB Messenger(46.4%)。

重點六:不妨邀請你的客戶成為粉絲

香港人使用社交媒體又喜歡關注什麼類型的賬號呢?親友(44.1%)、樂隊及歌手(26.8%)、節目頻道(24%)、網紅或專家(23.7%)、曾經購買過的品牌(22.6%)等。

這些數據顯示了香港人在網絡世界的興趣和關注點,這對於Digital Marketing來說非常重要。對於銷售產品或服務的品牌來說,了解消費者的興趣和關注點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定位目標受眾並創建有價值的營銷內容。報告中亦有一欄關於關注社群平台原因是指有接近22.6%的香港人會關注曾經購買過的品牌,這表明讓購買過你的產品的客戶成為你忠實粉絲在香港其實並不難,不妨主動邀請或提供優惠給購買過產品的客戶,讓他們成為社交平台專頁的粉絲。

萬智匯:《Digital 2023:Hong Kong》-喜歡關注的賬號

香港人最愛的不再是Facebook

雖然Facebook使用人數在逐漸下降,用戶逐漸老化,這是全球的趨勢,香港人最愛的社交媒體平台已經不再是Facebook了。Facebook廣告可以觸及的人數大約有420萬人佔總人口的56.1%。點擊率是每個Digital Marketer最關注的地方,報告也做出了統計提示:Facebook專頁Post的平均點擊率是0.08%;當中不同類型Post文點擊率也會不同:

第一位:Photo Posts 0.16%

第二位:Link Posts 0.08%

第三位:Status Posts 0.06%

第四位:Video Posts 0.04%

重點七:不同Post文組合提升點擊率

這份報告的統計數據讓我們注意到Facebook上不同類型Post文的點擊率表現,讓Marketer可以根據不同的Post文類型和目標受眾進行更有效率的投放和優化。例如,Photo Post的點擊率比其他類型高,不妨可以增加使用Photo Post的頻率,並且針對不同目標受眾創造有吸引力的圖片素材,以提高Post文的曝光率和互動率。另外,報告也提到了平均貼文點擊率只有0.08%,這意味著企業需要投入更多的努力和資源來創造吸引人的貼文內容和提高互動率。

萬智匯:《Digital 2023:Hong Kong》-facebook貼文點擊率

香港人還愛用這些社交平台

Youtube在香港的使用人數逐年上升,影音已經證明是未來的大趨勢,在香港YouTube廣告可以觸及月673萬用戶,佔總人口的89.9%,是眾多社交媒體平台中觸及率最高的。而上一年最多人搜尋的影片,不少娛樂圈名人也進入了前20位包括第三位的Mirror,第九位的姜濤,第十位的Blackpink以及第十一位的張敬軒。

Twitter觸及 420萬用戶,佔總人口的56.1%。比上年上升了100%

Instagram觸及330萬用戶,佔總人口的44.1%;比上年下降了8.3%;

LinkedIn觸及280萬用戶,佔總人口的37.4%;比上年上升了16.7%;

FB Messenger觸及205萬用戶,佔總人口的27.4%;比上年下降了4.7%;

重點八:影片是趨勢,佈局多種社群媒體

總概而言,Meta社交媒體平台使用人數均比以往下降,原因可能是言論自由程度、移民、假賬號等因素導致,而LinkedIn及Twitter則有明顯上升趨勢。

Facebook使用人數下降,不少互聯網用戶轉用了其他的平台。而影片是現在和未來的大趨勢,越來越多平台上關於影片的Post文點擊率也越來越高。每個平台用戶均有自己的特色,例如Instagram相對較為年輕,LinkedIn則以專業人士為主。Marketer應該根據自己的營銷目標,及早佈局多個適合的社交媒體平台,避免單一個平台的沒落而影響行銷效果。點擊Social Media Marketing了解更多!

香港人越來越愛網購

因為疫情的關係,網購已經越來越普及,根據數據顯示,有50%的香港人通過網絡購物,一年網購的金額估計接近223億美元,人均網購金額約為3,828美元。香港網購發展相對於台灣和大陸來說,發展得稍微緩慢,如果零售業要開設網店提升銷量,報告有提供好的建議嗎?

重點九:善用免運費提升銷量

報告中關於「Online Purchease Drivers」這個話題就最能得到啟示了,當中免運(Free Delivery)最大的誘因佔51.8%,其次是優惠折扣44.5%;之後是簡單快捷支付方式26.7%,消費者評價24.2%,友善退款政策23.6%。

萬智匯:《Digital 2023:Hong Kong》-網購誘因

2023的品牌營銷佈局

企業營銷的最終目標是讓品牌知名度提高從而再次帶動產品服務的熱銷。品牌營銷佈局是數碼營銷策略中永恆的話題。而2023年,Digital 2023又對企業的行銷不具有什麼啟示呢?

先從品牌是從什麼途徑被發現的數據開始了解:

搜尋引擎(Search Engines):32.3%

親友口碑(Word Of Mouth Recommendations From Friends And Family):28.2%

電視廣告(Ads On TV):28.1%

社群廣告(Ads On Social Media):26.6%

網站廣告(Ads On Websites):23.3%

另一方面,約有48.4%消費者在購物前會上網進行搜索;在過去 30 天內,40.5%網路用戶會瀏覽品牌的官方網站、11.2% 用戶至少點擊了一次網站廣告。

萬智匯:《Digital 2023:Hong Kong》-購買前的動作

建議十:整合營銷是提升品牌的關鍵

不難發現,搜尋引擎仍然是品牌被發現的主要途徑之一,因此搜尋引擎優化(SEO)對於提升品牌曝光度和吸引更多的潛在客戶非常重要。

口碑和社交媒體廣告也是品牌被發現的重要途徑,因此品牌需要關注和管理自己在社交媒體上的聲譽和形象,並且進行有針對性的社交媒體廣告投放,以吸引更多潛在客戶。

廣告仍然是一個重要的品牌曝光渠道,特別是在網站和電視上,品牌需要在這些平台上進行有針對性的廣告投放,以吸引更多潛在客戶的注意力和興趣。

品牌營銷並非一個短暫的過程,它涉及企業的品牌印象以產品服務,在消費者購物的過程中涉及了搜尋引擎、官方、廣告、社交媒體這些元素,因此在佈局的時候更需要全方位的進行佈局,整個各種營銷手段和工具。點擊Branding了解更多!

總結

在資訊科技越來越發達的數碼年代,互聯網用戶的需求和使用習慣每天都在改變,通過數據發現消費者的變化趨勢,能夠幫助我們更有針對性制定數碼營銷策略。如果想了解更多2023年香港人的網路使用習慣,不妨到Datareportal查閱完整的《Digital 2023:Hong Kong》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於數碼營銷的最新資訊,不妨填寫以下表格訂閱電子報或聯繫我們的營銷顧問諮詢!

萬智匯總編輯 - Sorla

致力於分享最新的行銷策略和數位世界的動態,希望能為您帶來有價值的內容和啟發。

需要SEO服務的幫助嗎?

公司成立於2014年,專注於Google搜尋引擎行銷,在台灣、香港設有實體辦事處公司成立於2014年,專注於Google搜尋引擎

想知道網站健康程度嗎?
Free領取SEO網站健檢報告,立即領取

為網站提供新的開始,全面健檢現在就開始!

行銷部落格

12 月 19 2023
數位行銷
波特五力分析是什麼?星巴克、Netflix及Zara3大範例讓你一次搞懂定義、使用方法
五力分析是什麼?如何利用五力分析來對產業競爭進行詳細分析及制定對策?這個方法真的有那麼厲害嗎?本文將會為你詳細介紹波特五力分析的定義、方法,附上星巴克、Netflixe、zara分析案例,讓你快速掌握方法。 波特五力分析是什麼? 五力分析是由美國哈佛商學院教授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在1979年提出的一種評估產業競爭者及產業環境的模型,他認為企業間的競爭與獲利因素不只有既有對手,也包含市場新進入者、替代產品、供應商和買方的議價等,而這些因素的威脅越高,對企業的影響就越大,獲利能力就會越低。 而五力分析(Porter’s five forces analysis)由以下五種因素組成: 市場現有競爭者 Competition in the industry 購買者的議價能力 Bargaining Power of Buyers 供應商的議價能力 Bargaining Power of Suppliers 新進入者的威脅 Threat of New Entrants 替代品的威脅 Threat of substitute products 透過五力分析法能夠幫助你了解你的公司在市場上的競爭情況及市場上的優劣勢,來制定對應的策略,提高你在市場上的競爭優勢。 接下來將詳細介紹這五項因素分別代表的意思。 市場現有競爭者 Competition in the Industry 指的就是你在這個市場上的主要競爭對手,因為市場上的競爭力會受到同業的數量、品質、市佔率、產品或服務的差異性等所影響,所以更應該深入分析對手以進行比較。 可與現有競爭者進行比較的項目包括: 銷售渠道 購買方式方不方便? 通路有哪些? 購買時需要操作哪些步驟 ? 需要從消費者的角度去思考,如果購買方式太繁複,那消費者可能就會選擇其他競業的產品(服務)。 價格策略 你的產品售價? 是否有組合活動或促銷折扣? 有沒有成本優勢? 你的產品(服務)在價格與價值上跟競爭者有什麼不同? 品牌形象 像是公司或產品的品質、公關印象及品牌價值觀等因素都會讓消費者對你的品牌產生不同想法或印象,所以更應該維持好的品牌印象,讓消費者想要優先選擇你的產品(服務)。 顧客忠誠度 產品(服務)品質、品牌形象及與顧客的關係等都會影響忠誠度,顧客忠誠度越高,在市場上就會越有影響力。 市場定位 也就是對消費者而言,你的產品(服務)在市場上的認知,例如:平價家俱會想到IKEA。要有清楚明確的定位,才能夠讓消費者在有需要時第一個想到你。 減少競爭者間競爭的方法 透過以上的分析,就能更好地了解競爭者的情況,並且制定出合適的策略,增加在市場上競爭力,要制定出優勢可以從以下著手: 提高差異性 如果你的產品(服務)的價值及品質比競爭者還要好或是做出區別,那就能凸顯產品的優勢,讓消費者優先選擇你,例如:開發新資源和技術等。 擴展商業伙伴 可以透過與其他公司進行合作擴展商業伙伴的方式來減少競爭對手,同時也能降低競爭對手的影響力。 建立品牌形象 可以透過數位行銷的方式來加強或建立好的印象,只要顧客忠誠度提高,那消費者就比較不容易去選擇其他產品。 購買者的議價能力 Bargaining Power of Buyers 指消費者對你的產品(服務)進行議價或改變的能力,這種能力會因為消費者的需求、是否有他牌的選擇、產品在市場上的定位或是透明度等因素而受影響。 購買者的議價能力會受到以下因素影響: 獨特性 你的產品(服務)與競業的差異性,是否容易被取代?如果你的產品跟別人沒有什麼不同,那消費者自然會選擇更低價的產品。 需求程度 你的產品(服務)對消費者而言是否真的有需要?如果你的產量大但消費者的需要求不高,那對消費者而言議價空間就會變大。 需求數量 消費者如果需要大量購買你的產品(服務),那他們就會更有權力來要求你提供更多優惠。 市場透明度 消費者如果了解你的產品(服務)在市場上的價格,那他們就會期望售價能夠低於市場價格。 降低購買者議價能力的方法 了解以上的影響因素後,為了確保能夠吸引消費者並降低消費者的議價能力,我們可以透過以下方式制定合理的定價策略: 創造價值 提供更高品質的產品或更好的消費者消費旅程,來提高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和信心。 增加競爭力 通過與競爭者進行比較,來確保你的產品比現有競爭者的產品更具吸引力。 提高認知度 透過數位行銷的方式加強品牌形象,來增強消費者對你的品牌或產品的認知度。 供應商的議價能力 Bargaining Power of Suppliers 在供應商對企業進行議價時,供應商是賣家,企業則會變為消費者,供應商的選擇就會影響企業日後推出的商品及經營情況,如果供應商所提供的原料少,但企業間的需求大,那供應商的議價能力就會提高;如果供應商的數量多,但企業間的需求不多,那供應商的議價能力自然就會降低。 供應商的議價能力會受到以下因素影響: 唯一性 也就是獨特性,如果供應商提供的產品或服務是企業不可或缺,無法找到替代品的話,那供應商當然就會有更大的議價能力。 供應商的市場地位 一般來說,如果供應商的市場地位越高,他們的議價能力也就越強。 供應鏈及產業競爭情況 供應鏈及產業競爭情況,如果供應商之間的競爭力提高,那供應商就會為了留住客戶,而降低議價能力。 技術水平 如果供應商本身有高水平的技術,而且為在行業間是頂尖的話,相對的議價能力也就越強。 降低供應商議價能力的方式 在透過以上分析瞭解了供應商的議價因素後,該如何降低供應商的議價能力呢?可考慮從以下幾種策略進行: 強化供應鏈 如果能夠強化供應鏈管理,例如開發不同供應鏈,那就能減少因為單一供應商獨大所造成的議價能力提高。 提高原料可替代性 透過提高產品原料可替代性的方式,來減少供應商的議價能力。 提高自身的議價能力 客戶可以透過提高自身的能力,如市場地位、品牌知名度等,讓供應商主動希望與你合作,使供應商的議價能力降低。 新進入者的威脅 Threat of New Entrants 指新進入者對現有市場造成的影響力,也就是同業的增加可能會對你的企業造成威脅,像新技術的帶來、分攤市場佔有率等,都會影響到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情況,例如:原先市場上有A、B、C三個品牌,如果出現了具有競爭力的新品牌D,那消費者就有可能轉而去選擇D。 新進入者的威脅會產生哪些影響呢?包含: 市場進入門檻降低 新進入者雖然能夠幫助市場及產業的發展,但他可能是掌握了新技術進入市場,例如更簡易的技術入門方式、新的經營模式或是新的市場趨勢等,這樣就有可能會降低市場進入門檻。 供應鏈需求改變 因為對供應商而言,企業就是消費者,所以如果有新進入者,就等於供應商增加了可替代客戶的選擇,這樣一來就可能會影響供應商的議價能力。 顧客忠誠度降低 消費者可選擇的替代品增加,就那有可能會動搖消費者對你的品牌忠誠度。 降低新進入者的威脅的方法 了解以上的影響因素後,該如何做才能降低新進入者的威脅呢?可以透過以下方式來進行: 提高市場進入的門檻 可以透過像是提高技術門檻、增加獨特性的方式來提高市場進入的門檻。 提高市場進入的門檻 可以透過像是提高技術門檻、增加獨特性的方式來提高市場進入的門檻。 強化與供應商的關係 如果能夠跟供應商建立長期良好的關係,那即使有新進入者,供應商也比較不會轉而去選擇他。 提高購買者的忠誠度 只要你的服務和產品品質夠好有獨特性,不容易被替代,那就能增強消費者的忠誠度,降低他們選擇新進入者的可能。 替代品的威脅 Threat of Substitute Products 這裡指的替代品不是原先市場上競爭者的產品(服務),而是任何同性質,同樣能夠解決消費者需求,讓消費者覺得更好更便利的,都可能成為替代品的威脅,例如:隨著科技的發展,家用電話被手機取代,實體店面受網路購物的影響,DVD被影音串流平台取代等。 降低替代品的威脅的方式 那我們要怎麼面對替代品的威脅呢?可以透過以下方式: 增加特殊性 也就是獨特性、差異性,如果能夠提高你的產品(服務)在市場上的特殊性,讓消費者沒辦法找到可以替代你的產品,那當然就能降低被取代或是受影響的可能。 強化顧客忠誠度 顧客的忠誠度越高,去選擇其他競爭者及替代品的可能就會降低,像是提高品牌形象或是建立與消費者良好的關係等,都能夠強化顧客的忠誠度。 提高可靠性 像是你的產品是否耐用或安全,服務是否可信等,這些都會影響消費者對你的印象,例如:三星手機爆炸事件。就算僅有一次的失誤,都可能會讓消費者感到不可靠,轉而去選擇其他產品。 ZARA 五力分析範例 ZARA 是全球最大的西班牙服飾品牌,也是知名的快時尚品牌之一,他的分店分布在88 個國家,而且目前已經擁有 2,200 多家門市。 市場現有競爭者的威脅:高 像是H&M、Shein及Uniqlo等眾多快時尚品牌都是ZARA的競爭者,在快速變化的時尚趨勢中,競爭就會更加激烈。 購買者的議價能力 :低 為了降低消費者的議價能力,ZARA透過提升他在快時尚產業中敏感度的方式,讓消費者總是能夠在ZARA找到時尚又低價的服裝,這樣的方法便提高了消費者對ZARA的品牌忠誠度。 供應商的議價能力:低 ZARA不僅與供應商建立了長期的良好關係外,他的供應商數量也非常多,根據2021年財報中可以得知,ZARA供應商數量高達1,790家,降低對單一供應商的依賴,從而降低供應商的議價能力。而且ZARA作為全球知名的時裝零售商之一,大多數供應商都會更願意與知名服裝品牌展開業務。 新進入者的威脅 :低 ZARA至今所累績的高知名度及供應鏈能力,都是新進入者難以去取代的,因此就算有新進入者,威脅也相對較低。 替代品的威脅 :中 ZARA的供應鏈遍布全球,使他可以在注重價格、時尚和產品更新速度的快時尚市場中展露頭角,但若消費者的顧客忠誠度降低,且出現與ZARA同定位的新進入者,仍有可能會產生威脅。 Netflix 五力分析範例 Netflix是在1997年由里德 • 哈斯廷斯所創辦的,在創立之初是一家 DVD 租賃公司,隨著技術進步,數位傳送的時代到來,顧客也不再滿足於通過 DVD 播放的方式觀看影片,而是希望借助網路和終端播放設備隨時隨地享受觀影體驗,隨選視訊(VOD)成為家庭影片租借市場的新服務型態。為了迎合顧客需求的變化,Netflix 進行創新和顛覆,開始逐步滲透 VOD 服務市場。 市場現有競爭者的威脅:高 單國內市場就有Amazon Prime Video、Disney+等多幾家影音串流平台,海外更是有Hulu、HBO等競爭者。而Netflix也積極的提供獨家播映及高品質原創電影,以降低消費者選擇其他平台的可能。 購買者的議價能力 :中 Netflix在2011年曾經因為提高月費引起了顧客強烈不滿,導致公司陷入巨大危機,而他們則透過累積了大量的用戶數據進行整合分析,總結出用戶喜好,並藉由這些對用戶觀看影片習慣的了解,進行影片製作,也就是Netflix原創來解決了這個危機。 供應商的議價能力:隨知名度增高 除了Netflix原創外,Netflix也仰賴著片源供應商,因此如果片源供應商能夠提供對消費者具有吸引力的片源,那供應商的議價能力就會提高。 新進入者的威脅 :低 目前的影音串流平台眾多,市場已經趨近飽和的狀況下,除非片源供應商自行開創平台外,否則新的進入者很難再進入市場。 替代品的威脅 :中 Youtube、免費盜版平台及二輪電影院等,都有可能會成為替代品,進而造成威脅。 星巴克五力分析範例 成立於1971年,總部位於美國西雅圖。以提供高品質的咖啡、茶飲和輕食為主,並致力於打造舒適、社交友好的咖啡店環境。 市場現有競爭者的威脅:中 以台灣來說,像是路易莎、85℃及City Café等連鎖咖啡品牌,都是星巴克的競爭者。而在競爭者眾多的情況下,星巴克持續提供了期間新口味及高度的客製化服務等,都是目前競爭者難以模仿的。 購買者的議價能力:中 雖然星巴克有在口味及服務上做出獨特性,但若競爭者的產品較低價,消費者仍有可能會優先選擇較低價的,因此星巴克也透過會員制度及優惠活動來提高顧客忠誠度,以降低購買者的議價能力。 供應商的議價能力:低 星巴克作為全球知名的咖啡品牌之一,基本上供應商都會希望能夠與知名品牌展開業務,且咖啡豆廠商眾多,星巴克對單一供應商的依賴低,因此供應商的議價能力就相對較低。 新進入者的威脅 :低 星巴克擁有完整的供應鏈,及其知名度與長期累積的顧客忠誠度都是新進入者難以造成影響的。 替代品的威脅 :低 雖然消費者在口味上的改變可能會使他們轉而選擇其他的飲品(例如茶、果汁),但以台灣來說,根據國際咖啡組織(ICO)2021 年的資料顯示,我國平均每人每年約喝 122 杯咖啡,由此可見,消費者對咖啡還是有很大的需求。而罐裝咖啡雖然較便宜,但在服務及口味上都無法與星巴克競爭。 5種行銷策略工具大比拚 雖然五力分析、SWOT分析、4P、STP及PEST都是經典的市場分析工具,在做策略時,這五種方法都是經常使用到的重要工具,而他們最大的不同,可以透過這個表格一目瞭然。 目的 對象 評估內容 五力分析 了解市場環境及競爭現況 評估整個市場 現有競爭者數量 購買者議價能力 供應商議價能力 新進入者的威脅 替代品的威脅 SWOT 評估公司或產品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 評估公司或產品 內部因素如優勢、劣勢 外部因素如機會、威脅 4P 產品在市場上的定位 評估產品 產品、價錢、通路、促銷 STP 了解目標市場、對其進行區隔、確定適當的市場定位後,制定有效的行銷組合策略 評估公司或產品 市場區隔 目標市場 產品定位 PEST 了解整體市場在政治、社會、經濟及科技上的走向 評估整個市場 外部環境的評估:包含 政治、社會、經濟、科技   在做分析時,一定要先搞清楚你要分析的目的及對象,再來正確的選擇使用工具喔! 總結 想超越你的競爭對手嗎?不妨嘗試一下五力分析。五力分析有助於企業了解它所面臨的市場環境,以及它對市場的位置和影響力。通過分析競爭者、潛在進入者、供應商、客戶和替代產品的威脅,企業可以制定更符合其戰略目標的策略,通過對市場環境的全面分析,企業可以瞭解其在市場中的地位,並制定有效的策略來增強其競爭力。 延伸閱讀:《2024年最新SEO教學指南,技術、工具、步驟看這篇就夠》 《2024 Google Ads之終極指南:全面拆解關鍵字廣告及優化技巧》 《2024年IG入門秘訣:0到1的超簡單IG教學》 想知道您的網站健康程度嗎?請填寫以下表單,一分鐘立即領取網站健檢報告! 希望獲得搜尋引擎行銷的服務嗎?請立即聯繫萬智匯行銷顧問,我們將致力為您提供全面的Google Ads與SEO方案,秒速提升您的網站流量促成更多轉化!
STP分析
12 月 20 2023
數位行銷
制定行銷策略必需學會的STP分析,3個步驟輕鬆找到產品的合適市場
什麼是STP?為什麼大家都用STP分析法來制定行銷策略?要如何使用STP分析法?本文將會為你介紹STP分析法的概念、組成3要素以及步驟,並附上麥當勞、星巴克STP分析範例,亦會提供如何利用STP制定廣告投放策略。 STP意思是什麼? STP是由市場區隔Segmenting、目標市場Targeting、產品定位Positioning三個英文首字母縮寫組成,這行銷概念是由行銷學者wendell r.smith在1956年的中提出,其後科特勒 Philip Kotler 在其著作《行銷管理Marketing Management》中延伸為一種市場區隔、市場選擇和定位的行銷理論策略模型。 現代行銷學的STP分析也不斷地進化和完善。現在的STP分析已經包括了更多的因素,如文化、生活方式、社會價值觀等,對市場進行區隔及目標市場選擇,再將你的產品或服務進行差異化定位,通過時進行優化及調整,從而實有效和精確的營銷。以下會先分別STP分析的三個討論核心。 STP模型的核心意義就是找出適合的市場,選擇進入市場的策略,找到產品的最大特色 S-市場區分(Sementation) 將市場按照某種共同特徵進行區分,針對不同的目標客群進行分析及找出痛點。 T-目標市場(Targeting) 根據市場分析及區隔的結果進行目標市場選擇,鎖定具潛力的市場,特定的行銷策略和手段。 P-產品定位(Positioning) 需要找出在市場中突圍的要點,產品或品牌在目標受眾心中的位置進行設定。 STP分析有什麼作用? STP分析模型應用至今的主因是能為企業更好地理解目標市場,制定更有效的行銷策略,提高產品或服務的競爭力: 更深入分割市場 STP分析中的市場分割不僅僅是將市場區塊劃分為不同的群體,還包括對這些群體進行更深入的心理和行為分析。這種深度分析有助於企業更全面地了解客戶的動機、價值觀和購買行為,進一步精煉目標市場的特點,有效選擇合適的市場進入。 戰略性選擇目標市場 選擇目標市場並非選擇一個有需求的市場區塊,而是包括評估企業在該市場中的競爭力和資源運用效率。需要以自身的優勢與市場選擇中取得平衡,找出能確保能夠在目標市場中取得競爭優勢的方式。賺錢的項目與產品很多,但沒有單純以賺錢角度進入行業,缺乏對市場的了解為公司能力,那麼也難以成功。 有效利用行銷資源 將受眾細分為有相似需求和特徵的群體,能夠針對不同的受眾制定更具體、有針對性的行銷策略。像優化行銷組合中的投放渠道,利用受眾偏好的語言和風格,提高行銷訊息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市場環境的即時監控 STP分析需要持續更新,以適應市場變化,利用STP分析可快速監控市場環境,有新的品牌或產品亦能快速找到合適的市場能夠更快速地調整策略,應對新的趨勢和競爭挑戰。 客戶參與和反饋的整合 STP分析需要與目標市場的客戶建立密切的關係,並積極吸收他們的反饋,有助於企業不斷改進產品、服務和行銷策略,確保它們與客戶期望保持一致。 STP分析有助於企業更全面地了解市場環境和潛在風險,保持敏感性和靈活性,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和客戶需求。更好地實現目標市場的深度理解,並有效地應對多變的商業環境 STP分析步驟 STP分析對商業最關鍵的吸引力就是節省資源及更快的回收資金,找到對的人銷售對的東西,下面是STP分析的三個步驟及思考方式。 市場區隔 Segmentation 試想沒有找出產品的目標客群,那麼針對產品的定位或行銷便找不到重點,產品好但沒有針對適合的人推銷那麼不論產品有多好也是對牛彈琴,無法推動銷售。 提高產品或服務的銷售量和市場占有率,企業可以將市場分成不同的細分市場,對每個市場進行針對性的行銷,從而提高產品或服務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 了解目標客群的需求和偏好,每個消費者都有其獨特的需求和偏好,將市場區隔成不同的細分市場可以讓企業更好地了解受眾的不同需求,設計更加符合客戶需求的產品或服務和行銷目標。 這時候你可以先透過創造一個人物誌的方式,先模擬一個你想像的目標客人。如果你是賣樂器的,你則需要先從誰是你的受眾開始,思考他們為什麼需要這產品,他們的需求是甚麼,他們要怎麼認識你?一層一層從消費者的想起出發,找出他們的特色及他們的需求。 如何做市場區隔 怎麼找出合適的市場區隔不妨可以從以下7個方面: 客層:性別、年齡、收入及教育程度 生活態度:興趣、品味、人生目標、愛好等 信仰或價值觀:個人價值觀、宗教信仰 生命階段:求學期、成家、養育下一代或是退休 消費模式:品牌認知度及忠誠度、習慣消費管道、產品偏好等 心理狀態:個人情緒是否對消費行為有影響 大數據:利用big data方式協助鎖定 市場區隔需要投入大量成本進行研究和分析,包括市場調查、統計數據和分析工具等,這些都需要相應的成本投入,這需要對市場進行細緻且複雜的數據和分析技術。 市場區隔只是一個基於現有數據的猜測及預估,因此無法預測未來的市場趨勢和變化,同時結果取決於數據的質量和完整性,如果數據存在偏差或缺陷區隔結果可能是不可靠的。 目標市場 Targeting 選擇目標市場這步需要的是先基於市場區隔選擇最有潛力的市場,並制定你的行銷策略,提供產品或服務銷售給目標受眾,可以幫助企業建立專屬的競爭優勢,你的產品能降低與競爭對手的直接競爭,提高企業的利潤空間。 如何選擇目標市場 選擇市場時需要考慮多種因素需要根據企業的目標和定位,避免選擇不符合企業實際情況和發展需求的市場,亦要考慮到開發成本和預期回報之間的平衡: 市場規模 : 市場需求的比例及是否值得多擴展一個生產線 獲利能力 : 預期獲利的比較,這需要與其他項目共同比較,亦要考慮顧客終身價值。 可接近性 : 考慮客戶的獲取難度及成本,行銷層面能否簡單找到目標客群。 企業經營目標 : 與企業經營規劃中的短中長期目標是否符合。 發展潛力:考慮這市場能不能長時間發展。 資源分配 : 針對市場開發上的分配,要使用甚麼方式進入市場。 資源分配方式 集中行銷 當資源有限,難以與主要市場及競爭者抗衡時,可以選擇進入競爭者未涉足或較不重視的市場,即所謂的「利基市場」,雖然利基市場可能規模較小但威脅性較低。 無差異行銷 提供單一產品給所有消費者,面向大眾市場,大多出現在民生用品,由於標準化與大量生產相對成生產線成本壓力較低,但也容易受到差異化或集中行銷的競爭壓力。 產品專業化 提供單一產品給特定市場區塊,專注於該產品領域以專業作為產品特點,但這產品的可取代性需要較高,對企業的技術較高。 差異行銷 不同的產品以特定的行銷組合進入兩個或以上的市場,以滿足不同市場需求,取得更大的市場份額與收益,但相對成本較高。 市場專業化 提供多種產品給單一市場區塊,專為特定顧客群服務,但這需要時刻關心顧客的需求,避免因消費者需求改變而被。 個人化行銷 提供客製化的產品與服務給個別消費者,需要投入的時間與成本較高進行個人化行銷,但有利提升客戶或一對一行銷忠誠度。 產品定位Positioning 形象和差異性是產品定位的核心,傳達你的產品或品牌的優勢方式,但找出產品差異化是大多品牌的困難,跟別人比你的優勢在哪?你可以從以下的方向發掘自己的特點: 功能定位 確定產品獨特的功能和性能,並將其與競爭產品進行比較,產品如何解決目標受眾的問題或滿足他們的需求。強調這些特點,使顧客了解產品在功能上的卓越之處及實用價值。 價格定位 確定產品的價格策略與目標市場的消費者群體、競爭對手的價格與品牌形象一致。 情境定位 考慮產品在不同情境下的應用,例如家庭、辦公室、戶外等。確定目標受眾最可能使用產品的情境,以強調其實際應用價值。亦可以強調產品的多功能性,並提供在不同情境下的適用性。這有助於擴大產品的使用範圍。 文化象徵定位 創建一個有意義的品牌敘事,以突顯產品的文化象徵。這可能與品牌的價值觀、歷史或背後的故事有關,能夠引起消費者的情感共鳴。 情感聯繫定位 透過行銷和廣告來塑造品牌形象,确定產品在消費者心中的情感價值。強調與品牌相連的情感元素,例如幸福、安全感或自信,選擇引起共鳴的訴求,強調品牌的人性化和情感吸引力。 STP分析案例 麥當勞STP分析 麥當勞的市場區隔 麥當勞作為一個跨國餐飲業,在進入不同國家時的市場區分方式為以地區分割,以不同國家的飲食習慣入手,打造菜單及特色食品。在美國餐點的份量更大,香港會在早餐上增加粉麵類產品,在印度則加入香料茶(masala chai)及素食,印尼則把雞肉加入漢堡及飯類等菜單中。 針對地區區分後,則進一步以依人口作區分,像以年齡作為區分讓不同年齡的人像小孩、青少年及成人都能在麥當勞找到合適的餐點。 麥當勞的目標市場 針對市場區隔中的目標客戶作規劃該市場的經營策略時,麥當勞會考慮以下問題: 針對目標市場分析的評估標準項目有甚麼? 目標市場中有多少值得切入的重點 ? 甚麼市場有最高的價值及回報? 麥當勞的市場定位 在進行市場定位前需要先在預計地區進行市場調查,針對不同市場區分,即使同樣是麥當勞,但不同的分店亦有差異化,像座位、點餐櫃位數量、部分菜單等,這些都能看到計麥當勞每個分店的不同。 以年齡區分: 孩童:以快樂兒童餐調味料簡單、份量符合兒童及兒童專屬飲品設計菜單,部分店面亦有遊樂區。 青少年:對青少年或學生而言,便宜是重點因此推出甜心卡1+1產品50元優惠,而大學生群體對宵夜需求較大,亦有針對夜貓子的深夜食堂菜單。 成人:針對上班族提供可快速出餐的餐點,像提供mccafe的麵包餐點,對應上班族上班開車通勤方式亦有得來速的服務。 星巴克STP分析 星巴克市場區隔 相對於地理區隔為不同地區人士提供不同的菜單,星巴克對的顧客行為上的分隔上進行更深入的區隔,顧客對咖啡品質的需求與頻率?習慣內用還是外帶?對咖啡的可接受價格等。 通過對顧客進行消費與行為區隔後,得面向高價格、高品質與可高度客制化面向結論。 星巴克目標市場 星巴克客群目標為中高端消費群體,包括追求品質、追求社交體驗、追求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客戶。包括年輕專業人士,他們尋求一個舒適、現代和社交的咖啡體驗,而針對學生和自由職業者,一些Starbucks店鋪位於大學校園或商業區域,以吸引學生和自由職業者,他們可能需要一個安靜的工作或讀書環境。 星巴克產品定位 星巴克以高品質咖啡體驗特色和定制的咖啡飲品為主,與速食連鎖店相比更注重品質和獨特性,使其在市場上具有差異化的地位。另外自己定位為“第三空間”,不僅僅是一個賣咖啡的地方,還是社交、工作和放鬆的場所。這種定位強調了Starbucks店內的舒適氛圍和社交價值。 STP行銷分析應用在行銷策略上 STP分析看似是對產品的研發與經營的商業工作,但其實STP是可以應用在行銷策略上的,像現時數位行銷核心的廣告投放與SEO的規劃中都能利用STP分析。 投放廣告 市場分隔 定製廣告內容: 根據不同市場區塊的需求和偏好,定製廣告內容,以確保廣告能夠引起目標受眾的興趣和共鳴。 選擇廣告平台: 根據不同市場區塊的線上活動習慣,選擇最適合的廣告平台,如社交媒體(Facebook、IG)、搜索引擎(Google Ads)、內容網站等。 目標市場 精準定位廣告: 確定目標市場後,可以使用廣告平台提供的精準定位功能,像客戶來源最多為附近居民的餐飲餐,可以設定廣告只投放給台北大同區的用戶,把將廣告展示給最具消費潛力的目標客戶。 廣告投放時段: 根據目標市場的習慣和行為,選擇最有效的廣告投放時段,以提高廣告點擊率,像專業人士如會計師,他們的客戶大多是公司,那麼需要看到這廣告大多為公司員工在辦工時間接觸。 產品定位 強調獨特價值: 在廣告中強調品牌或產品的獨特價值,讓目標用戶第一眼能找到出色之處及賣點,使其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創造品牌形象: 利用廣告形象塑造工具,將品牌與特定的形象和價值觀聯繫起來,以提升品牌忠誠度。 總結 STP分析是企業在制定行銷策略時的重要工具。透過這種分析,企業能夠更全面、有針對性地理解市場,明確目標客戶,並巧妙地定位品牌或產品,相信透過以上的說明與範例你能更了解STP的功能及應用方式。另外,也可以使用分析競爭對手的五力分析,分析自身情況的SWOT以及產品定位的4P分析,提升策略的全面性。 延伸閱讀:《2024年最新SEO教學指南,技術、工具、步驟看這篇就夠》 《2024 Google Ads之終極指南:全面拆解關鍵字廣告及優化技巧》 《2024年IG入門秘訣:0到1的超簡單IG教學》 想知道您的網站健康程度嗎?請填寫以下表單,一分鐘立即領取網站健檢報告! 希望獲得搜尋引擎行銷的服務嗎?請立即聯繫萬智匯行銷顧問,我們將致力為您提供全面的Google Ads與SEO方案,秒速提升您的網站流量促成更多轉化!
PEST分析教學
5 月 10 2024
數位行銷
PEST 分析怎麼寫? 一文教你 PEST環境分析 4 步驟 附PEST分析範例(台積電、NIKE、Apple)
在制定商業戰略和決策時,PEST分析是一個常用的分析評估工具,這個分析工具能夠評估一個企業所面臨的外部環境因素。但PEST是什麼?該怎麼寫呢?這篇文章會教你4個步驟使用這個分析工具外,還會透過台積電、NIKE、Apple PEST分析範例讓你一次搞懂! PEST 分析是什麼? PEST分析(PEST  Analysis ) 是哈佛大學教授法蘭西斯.阿吉拉在1967 年的《Scanning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書中所提出的一種用來分析外部環境市場的分析工具,又稱作總體環境分析或大環境分析,是企業用來掌握快速變化的市場,並制定出應對的策略時所使用的分析模型。 PEST是代表政治(Political)、經濟(Economical)、社會(Social)、科技(Technological),由這 四種 因素的字母字首所組成。 PEST外部環境分析的4大要素 政治 (Political) 包含法規限制、稅率政策、法律、國家政策及外交關係等,政治因素是對公司及企業的影響相當大,像是Netflix就因為政治因素,所以目前沒有在中國、俄羅斯、北韓等國家進行服務。 經濟 (Economics) 包含匯率、消費水準、物價、通貨膨脹、經濟成長率、景氣及股價等,這些因素會影響企業的成本、需求、利潤等,與企業的營運決策有直接的關係。 社會 (Social) 包含文化、人口、男女比、年齡、習俗、宗教、教育及生活型 態 等與「人」有關聯的因素,像是麥當勞會根據各國的文化及宗教去調整菜單,因此印度的麥當勞是沒有販售牛的產品。 科技 (Technology) 網路、線上支付普及率、網路安全、技術發展、專利等與你的企業有關的科技因素,像是中國的手機支付(微信、支付寶等)已相當普及,想要進入中國市場,就一定要布局電子支付。 PEST 分析的優缺點? 優點 全面性:PEST分析針對外部環境進行全面的評估,幫助企業更好地了解其所處的環境,把握機遇,應對挑戰。 方便制定中長期 策略 :因為PEST分析可以從宏觀的角度去看整個市場,所以能夠更長遠的去分析與規劃策略 。 提前避開危險:透過PEST分析後,可以更加瞭解自己企業在市場上有哪些機會與威脅,有助於企業在擬定策略時,提前避開危機。 透過 PEST分析工具評估政治、經濟、社會、科技層面,能夠很好的宏觀整個市場,並提前制定相對應的策略來減少外部因素帶來的影響。 缺點 收集資料較花時間:PEST分析的4大要素所涵蓋的範圍都很廣,所以資料收集起來也會相對花上不少時間。 分類過度簡化:PEST分析於將外部環境因素過度簡化在這4個主要要素上,忽略了這些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和複雜性。   PEST 分析怎麼用? PEST分析 4 步驟 了解完PEST分析 模型的4大因素及優缺點後,還是不知道該如何開始嗎?別擔心,跟著以下這四個步驟一步步進行吧! 第一步:確認要分析的對象 在進行 pest 分析時,首先要先確認你要分析的是企業?部門?還是單一產品?一定要先搞清楚你要分析的方向後,才能繼續下一步喔 第二步:收集資料 第二步再依據政治 (Political)、經濟 (Economical)、社會 (Social)、科技 (Technological)這四項指標去蒐集相關資料,在蒐集的時候要注意不能帶有主觀的想法,不管好壞的內容都要記錄下來。 第三步:分類PEST 4 大要素 將整理蒐集到的資料按照PEST的四大要素進行分類,而且要注意是用客觀的角度將是事實的內容分類到4大要素。 第四步:分析並制定策略 把整理好的4大因素分析,並制定行銷策略,因為PEST分析是從大方向去看整個市場,所以制定出來的策略基本上不會走偏太多。 PEST分析範例 : 台積電  PEST 分析 政治 (Political) 台積電作為一家全球領先的晶圓代工廠,業務便會受到國際貿易政策的影響。像是中美貿易戰中,美國為了打造去中國化的供應鏈,限制了中國晶片及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前總統川普也致力拉攏台積電到美國設廠。 經濟 (Economics) 台積電的業績受全球經濟景氣的影響,特別是對於半導體需求的變化,經濟增長和衰退會直接影響到客戶的需求量和產品銷售。但在疫情期間對全球的經濟造成很大影響的情況之下,反而因為居家遠距的需求增加,讓半導體產業的需求保持穩定,台積電也因此不受疫情影響。 社會 (Social) 台積電在日本及美國皆有設廠,也傳出台灣與美國的員工之間衝突不斷,各國員工之間的文化差異勢必是台積電在國外設廠時會需要面臨的一大問題。 科技 (Technology) 半導體產業是一個高度技術密集的行業,技術發展和創新是台積電的核心競爭力。在今年(2024)的北美技術論壇上,台積電發表了結合領先的奈米片電晶體及創新的背面電軌解決方案的技術,顯示台積電在技術創新上仍保有持續領先的趨勢。 PEST分析範例 : NIKE  PEST 分析 政治 (Political) NIKE是一家全球性企業,因此政府間的貿易政策和關稅對其業務至關重要。貿易協議的變化、關稅調整等都可能會影響NIKE的成本和利潤。 2019年時,美國總統川普就宣布要對中國輸美的商品加徵關稅,這讓當時依賴中國生產的NIKE大受影響,所以後來包含NIKE在內的多家運動廠商聯合起來發聯署信,希望能夠取消這項政策。 經濟 (Economics) 經濟增長和收入水平對NIKE的銷售額有重大影響。在經濟不景氣時,消費者可能會減少對於高端運動服裝和鞋類的消費。 NIKE在中國有相當大的市場,但是COVID-19造成影響,讓消費者減少外出,中國的多家門市也在疫情期間一一倒閉,使得NIKE在中國市場的營收在疫情期間有了明顯的減少。 社會 (Social) 隨著社會對於企業的可持續性和社會責任的要求日益增加,NIKE作為知名運動品牌也非常關注這個議題,所以計畫要在2025年達成主要材料的50%使用環保材料,以及廢棄物 100% 免於垃圾掩埋。 科技 (Technology) 隨著科技的發展,NIKE也針對產品不斷的進行技術上的突破與創新,像是它們開發了NIKE REACT技術,讓鞋子的泡棉更加柔軟,更加彈性且緩震。 PEST分析範例 : Apple  PEST 分析 政治 (Political) 蘋果作為一家跨國企業,必須應對各國政府的稅收政策變化。例如:歐盟和美國等政府對於企業避稅的打擊行動,可能會影響到蘋果的營利模式。 蘋果的供應鏈遍布全球,所以貿易政策上有調整、貿易戰爭或貿易協議的變化等,都可能對蘋果的產品價格和成本產生影響。 經濟 (Economics) 蘋果的產品定位較高端,所以消費者的收入水平就會對產品的需求造成很大的影響之外,蘋果作為全球市場銷售的產品,匯率的波動也可能對其國際業務產生影響,導致收入波動或成本增加。 社會 (Social) 社會對於企業的環境責任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日益增加,而蘋果也致力於環境保護,推出再生能源和低碳的設計之外,也所有停止產品線使用皮革,改使用全纖維包裝之外,也持續增加產品的再生物料比例。 科技 (Technology) 作為科技行業的領導者,蘋果也不斷在創新以保持競爭優勢。對於新技術的發展,如人工智慧、擴增實境等,都是蘋果發展的項目。 PEST 分析的延伸:SLEPT分析、SPENT分析、STEEPLE分析 PEST分析有許多延伸的應用,像是SLEPT分析、SPENT分析及 STEEPLE 分析,這些都是在PEST分析的4大要素的基礎之上,再新增其他的分析要素,如: SLEPT分析:在PEST的基礎上加了法律(Legal) SPENT分析:在PEST的基礎上加了自然(Natural) STEEPLE分析:在PEST的基礎上加了法律(Legal)、環境(Environmental )及道德(Ethical) 其他分析工具:五力分析、SWOT分析 除了PEST分析方法之外,企業間還有許多分析工具如SWOT分析 與 五力分析。 五力分析:是由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提出的分析工具,所以也叫做波特五力分析。是用來評估產業的競爭力。它將產業的競爭分為五個關鍵力量,這些力量包括:市場現有競爭者、購買者的議價能力、供應商的議價能力、新進入者的威脅 及 替代品的威脅。 SWOT:用於評估組織或個人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SWOT代表了Strengths(優勢)、Weaknesses(劣勢)、Opportunities(機會)和Threats(威脅)四個方面。 PEST分析跟五力分析是評估整個市場,而SWOT分析是評估公司或產品。 總結 針對不同的目的及對象挑選適合的分析工具是相當重要的,PEST分析作為宏觀整個市場走向的工具,有助於一定規模的企業在制定策略時,了解外部因素對企業的影響。大家在制定策略時,除了 swot 分析 及五力分析外,不妨也試著透過PEST這項工具來制定出相對應的策略吧! 延伸閱讀: 【2024最新】SEO是什麼?SEO搜尋引擎優化自學入門10分鐘搞定 2024 Google廣告投放入門完整教學:詳解8大Google Ads類型(附投放及優化技巧) 8大類超過80款實用行銷軟體推薦,2024年行銷人必備行銷工具名單(附使用心得) 2024年IG入門秘訣:0到1的超簡單IG教學 想知道您的網站健康程度嗎?請填寫以下表單,一分鐘立即領取網站健檢報告! 希望獲得搜尋引擎行銷的服務嗎?請立即聯繫萬智匯行銷顧問,我們將致力為您提供全面的Google Ads與SEO方案,秒速提升您的網站流量促成更多轉化!
5 月 02 2023
數位行銷
為什麼集客式行銷被譽為最強網路行銷手法?絕對不能錯過的2023年集客式行銷懶人包:定義、適用範圍、操作方式、注意事項及工具推薦
集客式行銷(Inbound Marketing)是什麼? Inbound marketing的定義 Inbound marketing是現時最流行的數位行銷概念,中文除了譯作集客式行銷外,亦有譯作集客數據行銷、領客智能行銷、自來客行銷等等的。不過無論怎麼翻譯都好,「讓客戶自己找上門」是這個行銷理論的目標。 Inbound marketing指的是企業通過建立視頻、部落格文章、社交媒體和其他形式的優質資訊性內容,吸引顧客和潛在客戶主動去接觸企業的網站或靠近企業的品牌,正如前段所說的「讓客戶自己找上門」。這個行銷解理論的重點在於提供高價值的內容,以便與客戶建立關係,向客戶展示企業所提供的價值,目標是讓企業建立品牌意識,帶來更多的銷售線索(Sales leads),並最終將這些線索轉化為真實購買客戶,即使客戶已經完成購買,仍繼續提供服務以提升客戶滿意度進而形成口碑讓客戶成為企業品牌的推廣者。這是一種全新的客戶服務新價值體驗策略。 Inbound marketing起源及現在應用的企業 集客式行銷並非最近才興起,至今已經有十多年的歷史,是由Hubspot首席執行官Brian Halligan于2005年創立,是一種以客戶為中心的行銷方法,強調客戶體驗以及搜尋引擎優化(SEO)以推動網站流量。 全球不少知商業企業都有使用Inbound marketing: 例如Starbucks店員會在杯子上寫上客戶的姓氏、facebook專頁上小編互動等措施,都是與客戶保持聯繫,增加口碑的做法。 又如Gopro的宗旨是向客戶提供設備之餘亦是想世界分享的平台,讓Gopro產品使用者通過分享成為其產品的宣傳大使。 再如行銷人最為津津樂道的例子IKEA,經營社群的小編通過調皮風格進而創造更優質的內容分享,不但讓IKEA社群粉絲人數爆炸性增長,亦令品牌印象深深植入客戶的心目中,創造品牌公關效益,從而帶動產品的銷量以及讓企業的品牌形象傳播得更遠更廣。 Inbound marketing原理 Hubspot首席執行官Brian Halligan除了創造出Inbound marketing的理論外,2018年亦提出了最新的銷售模型飛輪模型(Flywheel),Brian Halligan亦提出飛輪模型應該取代銷售漏斗(Funnel)成為新的銷售模型。 飛輪模型是以客戶為核心,企業利用優質內容吸引陌生流量轉化為潛在客戶,潛在客戶參與過程並最終購買成為真實客戶,再藉由後續服務提高滿意度進而成為企業的推廣者。理論中以後兩套迴圈重複運作,包括是 客戶層面:陌生流量→潛在客戶→真實購買的客戶→形成口碑成為推廣者; 過程層面:吸引→參與→滿意。 兩個迴圈順利運作的話,飛輪就會快速旋轉,企業亦會得到營運效率的提升從而帶動企業迅速成長。 相對於過往的銷售模型來說,飛輪模型強化了後續提高滿意度形成口碑效應的部分,協助企業導入新的業務營運模式,從而提升品牌價值。 Outbound Marketing Outbound Marketing是一種傳統的行銷方法,與inbound marketing相對,企業主動向客戶展示和推廣產品或服務內容,如電視、廣播、印刷品、戶外廣告、傳單、上門促銷及展覽路演這些方式都是屬於Outbound Marketing。由於是由企業主動展示和推廣,因而廣告費用亦會相對比較高。 集客式形式為什麼被稱為最強行銷手法? 通過創造自然流量,節省大量的廣告費用 集客式行銷是一種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因為其是通過優質內容讓客戶主動與企業聯繫,從而創造了自然流量。與outbound marketing相比,企業無需花費大量的廣告費用產生銷售線索(Sales leads)。由於是被優質有價值以及有助於解答客戶問題的而吸引過來,因此這些從自然流量而來的潛在客戶對於企業的認同感及信任比以花費廣告吸引的客戶更高,產生的轉換率比例亦會更高。 企業節省了大量的廣告費用,便可把成本分配進而創造更優質的內容吸引更多的自然流量,不斷重複這個過程而產生倍數化的提升效果,從成本的角度協助企業更好地分配資源。 數據導向,行銷策略更準確 在集客式行銷中,資料及數據分析是制定高度精確和有效的行銷規劃的關鍵。通過積極利用集客數據與每項行銷活動數據資料,公司可以確定哪些策略最有可能產生轉換,瞭解客戶如何看待他們的產品,並衡量活動在過去是否成功的。企業利用數位行銷規劃,以數據為制定策略的導向,可以獲得詳細的洞察力,進而完善活動,最大限度地增加每一個成功的機會,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過程中潛在的昂貴的試驗和錯誤。有了這些資訊,執行團隊可以更準確地定制創造性的內容,與客戶的願望和需求產生共鳴。 提升客戶體驗及信任度,提高轉化率 集客式行銷是以可衡量以及能夠導入更多數位化的工具去改善客戶體驗的有效途徑。改善客戶體驗的效果遠遠大於其行銷規劃本身,因為提升客戶的體驗感,除了會增加客戶產品或服務的了解外,亦會加強客戶對企業品牌的信任。 這種信任可以對轉換率產生積極的影響,因為客戶更有可能從與他們建立了關係的企業購買。集客式行銷就是通過在購買過程之前和開始階段的互動提供個性化的內容來實現這一目標。它使客戶獲得他們所需的知識,以便高效和自信地做出購買決定。以有效的方式實施集客式行銷可以提高客戶滿意度,確保尋求更高轉化率的企業在未來取得成功。 而提升體驗的關鍵是通過對客戶角色的深入瞭解,定制相關的內容,以一種吸引人的、非侵入式的方式引導客戶完成銷售週期。此外,集客式行銷為用戶創造有價值的相關體驗,隨著時間的推移建立關係,並幫助提高品牌知名度。這些努力不僅鞏固了客戶對公司的信任,而且還確保客戶感到被看到、被聽到、被理解和被讚賞--創造有意義的結果並導致更高的轉換率。 建立品牌形象及權威 在充斥著大量數據的今天中,建立品牌形象和權威是企業能夠突圍而出的有效方法。企業可以利用集客式行銷規劃,如內容行銷、社交媒體推廣和搜尋引擎優化等途徑,可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對其產品或服務進行戰略定位:由於其重點是提供有價值的內容以吸引潛在客戶,因此其能夠使企業的品牌成為行業內思想和行動的領導者。 與此同時,集客式行銷建立了一個平臺,以有意義的方式與客戶接觸,同時提高企業在公共領域的認可度。對於現代企業來說,要想確保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建立可信賴的權威性,集客式行銷有著至關重要的戰略地位。 一旦建立後競爭對手難以超越 集客式行銷之所以被譽為網路全媒體行銷策略,因為它一旦建立及被好好利用後,其他的競爭對手難以超越。原因是在於它通過創造有説明和有資訊的內容來吸引注意力,利用社交媒體來擴大內容的覆蓋面,並鼓勵使用者以口碑方式分享它。這在競爭層面的角度協助企業經營特定領域創造了一個權威的光環,光環一旦形成,對於要新加入的競爭對手來說一般很難突破。 集客式行銷需要注意的地方 需要耐心等待成果 集客式行銷雖然是一個強大的行銷方式,但它亦需要較長的時間醞釀才能看到它的成果。不但在創造內容的時候需要花費時間,與客戶建立關係,形成口碑傳播亦需要較長的時間醞釀發酵才能展現效果。因此有人會把集客式行銷比喻成中藥,溫和藥效顯著,但需要長期服用,而數位媒體廣告投放就如西藥一樣,藥性強烈效果立即見效;中西結合才能發揮最大的功效。因此建議企業在執行集客式行銷時需要有足夠的耐心以及持之以恆創造有價值的內容,才能協助企業提升推廣效果。 需要專業人才規劃及執行 Inbound Marketing是以創造內容吸引客戶主動接觸為核心,但要執行並非只是單純製作內容就可以,它還涉及其他行銷策略的綜合應用,例如SEO、數據分析、網站分析、經營部落格及社群媒體等等,是數位行銷與相關行銷的工具與應用的整合。因此它需要一個專業的行銷人員或是團隊去執行,但企業要僱佣或建立組織團隊也需要面臨著人力及管理的成本壓力。這個時候也不妨考慮市面上專業的行銷顧問或數位公關顧問公司,他們有足夠的專業知識及經驗,可以為企業進行完善的網路行銷服務策劃,提供更完善的集客式行銷解決方案。 制定策略需要多層面及工具整合 除了需要專業的人員或執行團隊外,以集客式行銷制定策略時亦需要考慮多個不同層面的問題,這些層面可以包括網站設計、內容創建、銷售策略、跟進戰術和數位行銷工具的應用等等。通過數位化的工具與數據分析,企業可以針對特定的受眾,以瞭解他們的需求,從而為受眾創造更優質的量身定做的內容。建議企業可以導入更多數位化的工具,從銷售的每個週期、業務營運模式以及售後客戶服務體驗等入手綜合規劃,以提升行銷的效果。 所有行業的適合集客式行銷嗎? Inbound Marketing的好處顯而易見,但是否所有行業及企業類型都適合呢? 基本上b2c、b2b的企業都適合用優質內容吸引客戶主動靠近,即使是跨境b2b行銷也適合。但是由於需要等待時間發酵才能看到成果,考慮長期執行以及創作內容的人力成本,例如產品的銷售週期(Buying Cycle)太短,或者客戶不太需要考慮太久就購買的產品,例如經營雜貨店的,或許以派發傳單這類Outbound marketing的方式反而是更為有效的行銷方式。 同理,如果企業的產品或服務是客戶考慮時間比較長,或是需要業務接洽的行業,Inbound marketing就十分適合了。 常見的集客式行銷手法有哪些呢? 電子郵件行銷 Email marketing是集客式行銷最常用及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目標是通過與潛在客戶保持聯繫,定期發送有價值的內容如資訊行情、使用方法、折扣優惠等內容,讓潛在客戶保持對企業的印象逐步影響及鼓勵他們參與,從而最終影響購買決策提高轉化率。當然電郵行銷亦會出現被對方定義為垃圾郵件的風險,所以提供內容的質量以及發送的頻率也需要納入考慮範圍。 SEO SEO即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搜尋引擎最優化,是一套通過優化網站結構、提供優質有價值內容等方式以提高從搜尋引擎(如Google)到達網站的流量、數量和品質的過程。在搜尋引擎排名越高,獲得的自然流量也會越多。SEO的效果也是相對比較緩慢,大概需要3-6個月才會看到成效,企業需要考慮時間的機會成本。了解更多關於SEO。 Landing page Landing page通常是配合關鍵字付費廣告一起使用才能發揮最大的功效。Landing page是提供一個單獨主題的資訊性內容,解決客戶的痛點,最後通過CTA (call to action)讓其轉化為潛在客戶的工具。更多關於Landing page的資訊可以查看這裡。 經營社群媒體(Facebook Instagram Linkedin) 社群媒體的經營是企業最容易接觸到客戶以及與客戶產生互動的方式,通過在社群媒體上提供客戶認為有價值且樂於分享的內容,從而提升企業的知名度與曝光,以獲得流量。與客戶互動不但能讓客戶參與提高體驗,同時亦能加快口碑的傳播。現在主流的社群平台有facebook、Instagram及Linkedin,每個平台提供的社群數據如曝光次數、互動次數等數據都能協助企業利用數位工具製作更優質的內容,為下一輪的行銷活動提供基礎。企業在經營社群的時候,需要注意發佈的內容,因為社群傳播速度快,這是一把雙刃劍,如果發佈內容涉及敏感話題,很有可能會造成公關災難。 經營部落格、youtube、電子書 經營部落格、youtube頻道、電子書,更傾向於內容行銷的的層面。為讀者提供教育、指引、解決方案等的內容,優質的內容通過分享及傳播,覆蓋面更廣,更能讓企業成為改領域的領導者。特別是部落格,在眾多企業實踐中是最受歡迎,因為它們可以提高搜尋引擎的有機排名,產生線索並推動圍繞主題的對話。但由於提供內容的質量、數量都需要有一定的程度,因此所花費的腦力和人力也是相對比較多的。 集客式行銷的具體操作方法 Inbound marketing應用飛輪模型,精髓是內容傳播,目標是實現轉化。因此可以歸納為以下4大方法: 製作吸引客戶的優質內容 通過製作部落格、視頻、白皮書等形式的優質內容,行銷的團隊能夠以一種有影響力的方式吸引他們的目標受眾。高品質的內容是以一種吸引人的形式寫成的,使讀者在頁面上有更多時間,讓他們更熟悉所傳達的品牌資訊。 留下聯繫方式成為潛在客戶,持續跟進 集客式行銷的重點是吸引潛在客戶,以便將他們轉化為利潤。它旨在通過提供一種簡單的方式來吸引訪客進入網站,連結社交帳戶並留下聯繫資訊,以便成為潛在客戶。通過使用再行銷持續跟進,以便將產品和服務資訊再次推送給這批潛在客戶。通過這種方式,企業能夠更好地與潛在客戶進行有意義的對話,使他們離成功更近一步。 再行銷,持續最終直至轉化為購買客戶 通過實施再行銷和鎖定潛在客戶等,企業以提高其轉換率,並在此過程中改善客戶的體驗。再行銷技術使企業能夠以定制的方式接觸客戶,並吸引客戶購買產品。有了電子郵件通訊、網站跟蹤推薦和重定向廣告等對行銷的元素,可以進一步鼓勵轉換,因為客戶以個性化的方式收到相關資訊,鼓勵他們進行購買決策。而Inbound marketing亦是長期以來一直以增強客戶參與度和最終提高轉化率而聞名。 後續服務及跟進,提高滿意度形成口碑 對內行銷業務是為解決各種客戶需求而定制的,是整體策略的一部分。建立靈活的後續服務,提供客戶服務新價值,在每次對話聯繫中提供個性化的體驗,並強調客戶滿意度而不是銷售,這使得企業能夠在市場中與客戶建立真正的聯繫,從而產生更多的品牌宣傳,提高聲譽和更高的轉換率。更進一步,將口碑行銷等方法納入其中,亦有助於公司將其影響力擴大到購買週期的初始階段之外,同時在國際市場上建立對品牌的信任。通過戰略性地利用集客式行銷策略,企業可以確保客戶在每個步驟中都保持忠誠,並讓預算的投入效益最大化,幫助企業進一步塑造他們在全球市場上的品牌形象及聲譽。 集客式行銷工具推薦 網站製作工具:WordPress 第一步企業需要有自己的網站,不論是landing page或是website,有自己的網站才能導入流量,產生後續的動作。而製作網站並不需要懂得程式或coding,Wordpress這個強大的工具就能讓企業輕鬆架設屬於自己的網站。Wordpress可以提供300多種模板樣式,後台設定界面也簡單易用。 CRM分析及管理工具:Hubspot 集客式行銷是有Hubspot提出的理論,而Hubspot可以說是最具權威性的CRM分析及管理工具網站。Hubspot推出了多項inbound marketing的工具,包括Hubspot sales、hubspot crm及hubspot marketing,可以滿足不同銷售週期的數位化的工具與技術需要,並提供不同階段的數據分析及各類自動化功能,協助企業利用數位工具進而創造更優質的內容。更多適合中小企的免費CRM推薦。 社交媒體管理工具:Hootsuite 社群媒體的管理並不輕鬆,如若要同時管理多個社群平台,更需要數位化工具的幫忙。而Hootsuite就是一個可以同時管理多個社群媒體的工具,節省在不同平台中切換的時間及麻煩。網路行銷絕對不能錯過的工具之一。 電郵行銷工具:Mailchimp Mailchimp是現時人氣最高的電郵行銷工具,自動化及提供的模板可以輕鬆撰寫出引人入勝的電郵內容,自動化功能節省各類設定的重複工作,提升營運效率。 行銷分析工具:Google Analytics Google作為全球最大的搜尋引擎,它獲得的大數據資料是為最強大而且最為貼近趨勢的。要了解目標受眾的數據,每個動作的分析,背後的動機,才能制定符合他們希望獲得的內容。可以在Google Analytic上找到如客戶年齡、性別、興趣、地點、來源的資料,每個網頁的成效和目標轉換數據分析以及細緻到每個客戶在網站上的活動,這些對於集客式行銷規劃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資訊。 SEO分析工具:SemRush、Google search console SemRush是一個SEO應用的最佳平台,主要是用於搜尋引擎Google、Bing關鍵字研究以及在線排名數據,除搜尋量和每次點擊費用等關鍵指標,還包括長尾關鍵字、利基市場研究、內容策略、反向連結(Backlink)以及競爭關鍵字等分析,一次滿足SEO分析所有的需求。 Google search console是由google開發的面向網站管理員的工具,可以讓其了解自己網站的收錄情況並根據反饋的數據提升並優化網站的曝光率。 小結 數位化是未來的趨勢,Inbound marketing是現今最貼近人性、購買週期以及企業品牌提升最有效率的行銷理論。在Inbound marketing的理論中,「讓客戶自己找上門」並不難,企業只需要不斷創造優質、有趣富有教育性的內容吸引流量進而轉化為潛在客戶最終成為可盈利的買家,以及提供後續服務與客戶保持聯繫並形成口碑,便可不斷地利用這個模式「讓客戶自己找上門」。 在當今的數字時代,如何設計一個符合自己的Inbound marketing策略,創造適合的內容,至關重要。如果你希望了解更多關於Inbound marketing的規劃、操作方法以及成功案列,或是正在尋找可靠的提供Inbound marketing服務的行銷公司,萬智匯正是您的最佳選擇。我們擁有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知識,可以幫助您的品牌在市場上成功發展。立即填寫表單或與我們的行銷顧問聯繫,讓我們幫助您的品牌在數位領域上實現成功!  
再行銷 google動態再行銷 FACEBOOK DPA
2 月 07 2023
數位行銷
潛在客戶轉化為完美交易的秘密武器:再行銷!6個再行銷廣告提高轉換率的步驟
摘要:行銷學專家Dr Jeffrey Lant的7次法則中這樣描述客戶在決策前需要接收到七次有關某一產品或服務的信息,才能夠成功地從潛在客戶轉化為成交客戶。因此要提高潛在客戶的轉化率,秘密就在於如何讓產品增加在客戶前的曝光。再行銷就是應用這個法則去提高潛在客戶的轉換率,本文將會介紹再行銷的定義、原理及6個提高再行銷廣告成效的步驟。 探究再行銷 什麼是再行銷 再行銷(Remarketing/Retargeting)是一種在用戶流覽網站但未完成購買的情況下,通過在其他網站上投放相關廣告來吸引用戶回到網站並完成購買的行銷方式。 舉例來說,當一個客戶在潮流服飾購物網站上查看了一款洋裝,有可能是放在購物車或是其他原因離開頁面沒有完成購買的動作,然後客戶在其他網站上仍然可能看到該洋裝的廣告。再行銷就是通過這種方式,再次吸引客戶回到網站,並最終完成交易。 再行銷可以在不同的管道例如Google或Facebook上進行。通過利用網站訪問資料,可以定位流覽過網站的用戶並向他們投放與他們感興趣的產品或服務相關的廣告。 運作原理 再行銷的運作原理涉及行銷漏斗及消費者的購物流程,它是一種利用行銷漏斗(Marketing Funnel)來吸引、保留和提高顧客回饋率的策略。 行銷漏斗是一個表示消費者從對產品了解到最終購買的過程的模型。通常它由以下幾個階段組成: 發現階段:可以通過關注社交媒體和搜索引擎廣告,以提高潛在客戶對公司和產品的認知。 感興趣階段:可以通過向潛在客戶發送關於產品的資訊,例如產品折扣和附帶贈品,來引起他們的興趣。 考慮階段:可以通過向潛在客戶發送詳細的產品資訊,例如產品特點和使用方法,以幫助他們作出明智的決策。 行動階段:可以通過向潛在客戶發送鼓勵他們購買產品的訊息,例如產品限時促銷和快速交貨,以促使他們最終購買產品。 如何把潛在客戶轉化為交易 再行銷通過將潛在客戶從購買過程的不同階段引導到交易階段,從而提高轉化率。不同階段可以結合不同的再行銷類型進行: 電子郵件再行銷:企業可以向潛在客戶發送電子郵件,介紹相關並鼓勵他們完成下一步。 社交媒體再行銷:企業可以在社交媒體上與潛在客戶進行互動,以引導他們完成下一步。 廣告再行銷:企業可以在網上廣告平台上投放廣告,以吸引潛在客戶並鼓勵他們完成下一步。 我們以一個具體的例子會更好地理解如何把潛在客戶轉化為交易: 假設一家銷售運動裝備的公司,網站上有數以千計的潛在客戶。公司可以使用電郵再行銷,向這些潛在客戶發送具有吸引力的電郵廣告,內容包括新產品、特別優惠等,又或者使用FB DPA(廣告再行銷的一種),在社群媒體上展示商品圖片來吸引客戶。 如果潛在客戶對商品有興趣,他們就可以點擊電郵中的連結或廣告,前往網站,了解更多信息。如果他們還是有興趣,他們可以選擇購買商品。這就是如何把潛在客戶轉化為交易的過程。 提高再行銷轉化率的6大步驟 再行銷可以鎖定猶疑不決的客戶,根據他們在網站上的瀏覽體驗,量身打造相關的廣告和優惠,吸引他們回訪,創造完成交易的另一次機會。所以,當中【客戶】、【量身打造】就是再行銷的重點,要提高再行銷的轉化率不妨可以從以下幾個步驟進行: 收集有效客戶的名單 再行銷步驟中,收集有效客戶名單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步驟。通常要有效收集客戶名單,多數方法是先提供優質的內容吸引訪客註冊、訂閱、登記等動作,這就是再行銷名單。根據不同的工具收集客戶名單的方法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透過網站註冊:讓網站訪客在網站註冊時填寫自己的基本資訊,例如姓名、電子郵件地址等。 透過行銷自動化工具:使用行銷自動化工具來收集客戶的基本資訊。 透過社群媒體:在社群媒體上舉辦活動或廣告,讓客戶在參與活動或填寫表單時提供自己的基本資訊。點擊了解更多關於社群行銷。 透過活動參與:這屬於線下的方式,例如舉辦活動或講座等活動,讓客戶參與活動時提供自己的基本資訊。 以知名企業Amazon為例,他們透過讓客戶在網站註冊時提供自己的基本資訊,以及在客戶在網站上購買商品時,收集客戶的名單,作為他們的有效客戶名單。 分析客戶類型設立客戶組別 分析客戶類型設立客戶組別是再行銷步驟第二個關鍵的步驟。在這個步驟中可以根據客戶的資料和行為對再行銷名單進行分類,以了解他們的需求和喜好,並根據此信息設立客戶組別。只有根據客戶的特性進行分類,才能為下一步為客戶量身打造相關廣告及優惠。例如Amazon,他們根據客戶的購買記錄和瀏覽歷史等資料將客戶分為不同的客戶組,並根據這些組別向他們推薦相關商品。這可以提高客戶的滿意度和購買率,從而提高再行銷的轉化率。 選擇適合的再行銷廣告類型 再行銷的種類有很多種,比較常用的方式有Google動態再行銷廣告、FB DPA動態產品廣告及電郵行銷等。選擇適合的再行銷廣告類型是指在設計再行銷活動時,根據目標客戶組別和目標,選擇合適的再行銷廣告類型。每一種類型均有自己的特色及適用情況,在選擇時不妨多了解目標對象及業務類型的特性,綜合運用不同的再行銷廣告以提升成交率。點擊了解更多關於廣告投放。 根據組別制定廣告內容及廣告組合 有了客群組別的分類,就能根據他們的需求和偏好量身打造廣告和優惠了,精確地投遞有效的廣告內容。以Nike為例,它們根據不同的客戶群體:運動員、運動粉絲和普通消費者,制定不同的廣告內容,如運動員可能需要功能性更佳的商品,普通消費者可能喜歡款式比較多,定制廣告內容以提高廣告成效。 進行廣告投放並進行測試 當上述準備完成後,接下來就是進行再行銷的廣告部分了。這個步驟的目的是讓再行銷廣告真正地投放給目標客戶,並通過測試來不斷改進廣告的效果,提高轉化率。在設定廣告時,需要注意設定廣告投放時間、地區、人群定向等,以確保廣告投放給正確的客群;觀察廣告投放的效果,包括點擊率、轉化率等,並進行測試以不斷改進廣告效果。 追蹤客戶行為適時調整廣告 追蹤和分析是每個行銷策略必不可少的步驟,目的是通過不斷分析客戶的活動數據,以確保再行銷活動的效果。 在這個過程中,企業需要追蹤客戶的哪些行為,例如是否訂購,是否回頭客,是否回應廣告等等。通過這些數據,企業可以決定是否需要調整廣告的內容,頻率或投放的渠道。 舉例來說,如果一個企業發現客戶對某種廣告的反饋較低,他們可能會決定改變這個廣告的內容或在更晚的時間進行投放。反之,如果客戶對某種廣告的反饋較高,他們可能會決定增加這種廣告的頻率或在更多的渠道上進行投放。Netflix在再行銷中均會運用這樣的方法來提高再行銷的轉換率。 兩大常用再行銷廣告 Google動態再行銷廣告 Google 動態再行銷廣告是 Google Ads 平台的一種再行銷廣告類型,旨在通過精確的定位與高效的廣告效果,幫助企業向其有意的客戶銷售其產品。再行銷廣告活動加入動態廣告後,再行銷的成效最佳。透過使用動態再行銷,可推出貼近購物者需求的自訂廣告,提醒曾在網站上看過或買過的商品,並推薦可能會喜歡的其他商品。 它的適用範圍很廣,可以向已訪問網站或瀏覽產品的使用者廣告投放,亦可以通過使用自定義清單或像 YouTube 和 Gmail 的去到向適合產品或服務的客戶進行廣告投放。 使用的方法總結如下: 創建 Google Merchant Center 帳戶,將產品資料匯入 Google Merchant Center,以便進行動態再行銷廣告的投放。 設定 Google Ads 廣告帳戶,以進行廣告投放。 連接 Google Merchant Center 和 Google Ads 帳戶。 創建廣告:在Google Ads 創建一個新的廣告,並點選「動態再行銷廣告」類型,並上傳再行銷名單或使用類似目標對象。 設定廣告:包括選擇廣告目標、廣告價格、選擇廣告投放地區等。 FB DPA動態產品廣告 Facebook DPA (Dynamic Product Ad) 動態產品廣告是 Facebook 廣告平台中的一種營銷工具,可以讓廣告主通過展示產品圖片和詳細信息來吸引客戶並提高轉換率。這種廣告適用於向客戶銷售特定商品的企業,如電商平台、實體商店、制造商等。 設定 Facebook DPA 動態產品廣告的注意事項包括: 建立產品及其類別的完整清單,以便在廣告中提供更多的商品信息。 使用高質量的圖片,以吸引客戶的注意力。 適當地選擇廣告目標,確保廣告向適當的客戶發送。 設定合理的廣告預算和投放時間,以獲得最佳效果。 總結 現在你已經了解了再行銷的重要性,讓我們一起進一步探索數位行銷的無限可能性。如果你想瞭解更多,不妨填寫表單訂閱我們的電子報,或者直接與我們的行銷顧問聯繫。讓我們一起把您的業務推向新的高峰!
《Digital 2025 Hong Kong》
4 月 21 2025
數位行銷
《Digital 2025 Hong Kong》最強解讀!6條營銷策略啟示助你應對AI時代變局
數碼營銷早已成為現今市場營運不可或缺的一環,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迅速發展,整個數碼行銷生態也正以驚人的速度演變,資訊與工具日新月異。在這種變化之下,若要精準部署數碼行銷策略,對本地消費者的網絡使用習慣及平台選擇進行深入了解,便顯得尤為重要。 《Digital 2025 Hong Kong》 由 We Are Social 與 KEPIOS 聯合編製、並經 DataReportal 發布的《Digital 2025:Hong Kong》報告,正是目前最具代表性與參考價值的權威分析。2025 年度的最新版本已於 3 月 3 日正式發佈,透過超過 150 頁的數據與趨勢觀察,協助品牌掌握香港網民行為、數碼趨勢與媒體佈局建議。 2024年香港網絡營銷關鍵趨勢回顧 儘管報告為 2025 年發佈,但所引用的統計數據主要來自 2024 年的觀察結果,因此能準確反映香港在上一年度的數碼使用狀況與發展變化,作為企業制定未來行銷策略的重要參考。 互聯網普及率接近飽和 根據報告,截至 2025 年初,香港總人口為 740 萬,而使用互聯網的人口達 710 萬,佔總人口的 96%。 這個數字顯示互聯網在香港已經成為生活基礎設施,品牌與機構若欲接觸大眾,各類的數位營銷是公司與消費者接觸的最佳途徑,數位轉型已經是企業必須要執行的議題。 行動裝置滲透率超過兩倍 報告指出,2024 年香港的行動裝置連線數量高達 1,740 萬,相當於人口滲透率達 235%,即平均每人擁有超過兩部以上的連線裝置。這些裝置大多透過 3G、4G 或 5G 網絡運作,反映出市民對行動設備的依賴程度甚高。 對品牌而言,這不僅意味著網站、廣告內容需進行行動優化(Mobile Optimization),亦需重視使用者在手機上的互動體驗與載入效率,從而提升轉化率。 AI技術衝擊搜尋生態 近年人工智能工具如 ChatGPT、Perplexity 等的興起,開始改變傳統的搜尋行為。 雖然《Digital 2025:Hong Kong》未列明生成式 AI 工具的使用數據,但從搜尋引擎導流佔比中,已可觀察市場變化: Google:89.81% Yahoo:4.76% Bing:3.70% Google 依然穩坐搜尋引擎主導地位,但其市佔率較以往略有下滑,顯示搜尋市場開始出現分化。 香港地區無法使用chatGPT、Perplexit等AI工具,但我們亦能從這份關於2024年搜尋引擎市佔率中可以看出,YouTube這類影音類的搜尋引擎頁越多越多人使用,約佔6.79%。 未來的搜尋戰場不僅限於 Google,對 AI 工具的內容可讀性與資料來源信賴度的優化,以及多個搜尋引擎的佈局也將成為數碼行銷的重要一環。 社交媒體佈局策略持續重要 根據報告2024 年香港社交媒體用戶達 615 萬人,佔總人口的 83.1%。本地以 Facebook、Instagram、YouTube、LinkedIn、X(前稱 Twitter)與 TikTok 為主要使用對象。 雖然報告中並沒有單獨對Threads進行使用的統計,但不難看出Threads在推出的短短一年,已經累積了大量的用戶,使用人數也在不斷上升中。 X(Twitter):9.44 百萬人|佔總人口 127.6%|佔網民 132.9% YouTube:6.15 百萬人|佔總人口 83.1%|佔網民 86.6% Facebook:4.55 百萬人|佔總人口 61.5%|佔網民 64.1% LinkedIn:3.80 百萬人|佔總人口 51.4%|佔網民 53.5% Instagram:3.70 百萬人|佔總人口 50.0%|佔網民 52.1% Messenger:1.90 百萬人|佔總人口 25.7%|佔網民 26.8% 這些平台不僅是用戶消遣的場所,更是品牌推廣、建立關係與提升用戶參與度的關鍵場域。企業應依據不同平台受眾特性,分配資源並制定專屬內容策略。 X 香港用戶數異常偏高?揭示VPN翻牆到香港創帳號現象 Geniushub萬智匯獨家觀點:根據 2024 年的數據,香港的 X(前身為 Twitter)廣告觸及人數達 944 萬,約佔總人口的 128% 。​然而,考慮到台灣的 X 使用率為 23% ​,而澳門X的使用率約為 19% ,​若假設香港的 X 使用率介於兩者之間,約為 21%,則香港的實際 X 使用人數約為 155 萬。​ 這與官方公佈的 944 萬人數相比,存在約 789 萬的差距。​此差異可能源於中國大陸用戶無法直接註冊 X 帳號,透過翻牆技術連接至香港網絡進行註冊,導致這些帳號被計入香港的用戶數中,從而使帳號總數超過香港實際人口。 影音內容已成主流消費型態 香港市民每日平均上網時間為 5 小時 30 分,其中手機上網時間為 2 小時 54 分,電腦上網時間為 2 小時 35 分。究竟香港人上網喜歡做什麼呢? 排名第一位的是觀看影片(55.9%)。 這一趨勢反映出影音內容,尤其是短影音,已成為接觸消費者的首要方式。YouTube Shorts、Instagram Reels 及 TikTok 已形成三大短影音平台,各具不同受眾特質。企業應根據品牌定位與目標市場,制定平台差異化內容策略。 品牌曝光需要多元化佈局 根據「品牌被發現的主要渠道」數據,香港網民最常透過以下方式接觸品牌: 搜尋引擎:32.2% 口碑推薦:28.9% 電視廣告:25.8% 社交媒體廣告:25.2% 官方網站:22.3% 這些數據清楚顯示品牌不可只倚賴單一媒介或平台。雖然搜尋引擎仍佔主導地位,但多元分流、多平台曝光的策略更能應對數碼渠道分化與用戶行為變化。 搜尋廣告投資持續增長 報告亦指出,2024 年香港的數位廣告總支出為 22.6 億美元,較前年增長 8.6%。其中搜尋廣告支出為 6.7 億美元,佔總數碼廣告投資的 29.7%,年增長 10.5%。 這反映出搜尋廣告(如 Google Ads)仍為眾多品牌首選的導流與轉化管道,尤其是在高意圖搜尋環境中,表現仍具效率與價值。 電商發展與手機購物成新常態 報告指出2024 年香港網上購物總額達 47.7 億美元,人均消費高達 1,242 美元,其中網購佔總購物比例為 4%。更值得注意的是,透過手機進行購物的比例已達 45%。 這顯示出品牌與電商平台在設計購物流程與支付方式時,必須以「行動為先」為核心思維,全面支援手機操作、電子支付與快速導購功能,以提升顧客體驗與成交率。 2025 香港數位營銷啟示 啟示一:加速導入 AI 工具,提高行銷生產力與即時反應能力 AI 工具已在全球快速普及,雖然香港目前未全面開放 ChatGPT、Perplexity 等平台,但生成式 AI 在內容撰寫、圖片生成、客服自動化、客戶行為預測等應用層面已開始滲透。品牌可透過 AI 協助進行關鍵字研究、內容產出、素材優化與 A/B 測試,進一步提升營銷效率與靈活度。而Google Ads的廣告類型中亦有不少是應用AI機器學習的廣告類型如PMax、Demand Gen,我們亦不妨可以加多應用提升廣告成效。 啟示二:SEO 策略不能只依賴 Google,AI 搜尋優化(GEO)將成新戰場 雖然 Google 仍佔據香港搜尋引擎導流的 89.81%,但其市佔率已略有下滑,市場開始出現分化。未來消費者不再只依靠 Google 搜尋,而可能使用 AI 工具獲取資訊。品牌應提前考慮「AI-friendly 內容設計」策略,例如結構化資訊、可信引用來源、FAQ 內容優化,以便在 AI 回答中被更高頻率引用。 啟示三:社群與搜尋並重,內容佈局須跨平台、多接觸點 香港網民發現品牌的五大管道包括搜尋引擎(32.2%)、口碑(28.9%)、電視廣告(25.8%)、社交媒體廣告(25.2%)及品牌官網(22.3%)。這顯示品牌必須走向「混合接觸策略(Omni-channel Exposure)」,結合 SEO、社群、網站、媒體廣告與公關資源,才能提升品牌記憶點與轉換機會。 同時不同社交平台的使用者輪廓、互動模式與內容接受偏好各有不同,品牌應根據每個平台的特性,量身定做內容策略與廣告形式,達致最理想的傳播效果: YouTube受眾特性是全年齡層皆常用,尤其適合教育、開箱、說明式內容。而內容形式則有長影音+短影音(YouTube Shorts),在宣傳建議上,適合用於建立品牌專業形象、產品教學、故事敘述與SEO整合;廣告可插播於目標內容前後,精準導流。 Facebook的受眾特性主力為 30-50 歲用戶,資訊接受力高、互動較深。所以在內容形式的規劃上,可以參考圖片貼文、影片、直播、連結分享、社團經營,比較適合進行品牌累積、活動推廣與口碑營造;可以配合再行銷廣告觸及已互動用戶。 Instagram的受眾以 18-35 歲年輕人為主,重視視覺美感與生活風格。所以內容形式上可以以圖片、Reels 短影音、限時動態(Stories)方向思考,適合時尚、食品、美妝、生活品牌;可搭配KOL/網紅經營視覺識別與品牌氣氛。 LinkedIn受眾特性是職場人士、B2B決策者、專業導向受眾,因此內容形式則多以文章分享、職場話題、公司新聞、人力資源招募為主,適合B2B產品、顧問服務、高端產業、人才招募;可強化品牌的專業形象與產業影響力。 X(Twitter)的受眾特性多以新聞關注者、公共議題參與者、科技與加密貨幣愛好者為主,內容形式則建議以短訊文字、GIF、即時互動、轉推活動。宣傳建議則適合時事主題炒作、參與社群討論或建立話題;適合需要即時關注與高度互動的品牌。 Threads 與 X 的定位較為相似,內容上兩者可以通用的地方也較多。 TikTok受眾特性是Z 世代(10–25 歲)為主,偏好娛樂、創意與快速刺激。內容形式:全螢幕短影音,15 秒~1 分鐘內容為主,適合以創意、挑戰、娛樂為導向的產品推廣;可搭配音樂、濾鏡與挑戰串連,提高病毒式傳播潛力。 啟示四:短影音為主流,影片策略已非選項,而是標配 「觀看影片」已成為香港市民最常見的網絡活動,高達 55.9% 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每日上網的主要行為是觀看影音內容,超越社交互動與網購行為。 這一現象明確指出:影音已成為消費者接收資訊的主要形式。 YouTube、Instagram Reels 與 TikTok 作為香港三大影音平台,在廣告觸及率與用戶黏著度方面均具優勢。若品牌仍未導入影片內容策略,將錯失大規模接觸目標客群的黃金通道。 而2025佈局的重點在於:長短影音策略,並非擇一,而是整合。 短影音(Short-form Video)特性:節奏快、情境輕、易於轉發與病毒擴散,適合用於品牌開場曝光、促銷活動預告、生活情境示範、KOL創作合作。製作的策略上掌握 3 秒吸引力原則、加強字幕、善用流行音樂與主題挑戰。 長影音(Long-form Video)特性是內容深度高、黏著時間長、易建立專業形象與信任感,適合應用在產品說明影片、教學內容、品牌故事、使用者見證。而製作的策略上可以往優化標題與縮圖、設定章節標籤、可延伸作為 SEO 內容資源。 啟示五:Mobile-Friendly 不只是選擇,而是生存條件 香港手機用戶滲透率高達 235%,每日手機上網時間接近 3 小時,並有 45% 電商交易來自手機裝置。 這意味著品牌網站、廣告素材、購物流程、表單互動必須全面支援行動裝置,從 UX 設計、載入速度、按鈕位置到結帳流程都應以手機為優先考量。不妨可以參考以下的做法: 網頁設計更需注重手機裝置用戶體驗 採用響應式網頁設計(RWD),確保網站內容可自動適配不同螢幕尺寸(手機、平板、桌面),除此之外也要優化版面與文字排版,確保單手操作、閱讀清晰、點擊不誤按。 提升網頁載入速度 網頁載入時間超過 3 秒,用戶就可能跳出,尤其在手機網絡下更需謹慎,可以透過壓縮圖片、精簡代碼、啟用瀏覽器快取(caching)、使用 CDN 加速來提升速度。 廣告和行動內容視覺簡化 在手機上觀看廣告時,視覺元素要精簡直接,文案重點須在前3秒傳達,CTA 按鈕應設置明顯、大小適中、點擊不重疊、位置置中或浮動。 簡化表單、報名、購物流程 提升轉換率就需要簡化轉換的流程,表單欄位設計簡潔,優先收集必要資訊(如姓名、手機、電郵);使用數字鍵盤、選單選項、預填資料(如區號、自動完成地址),提升填寫效率,購物結帳流程應最多 3 步完成,支援 Apple Pay、PayMe、信用卡一鍵付款。 內容應以行動優先為策略 在內容排版方面應該以「滑動式瀏覽」為主,首段即傳達核心價值;利用標題(H1~H3)、段落間距、圖文交錯讓內容結構一目了然;多使用圖像、短影片與icon輔助理解,減少手機長篇閱讀疲勞感。 啟示六:行銷佈局「多元化」是唯一解答 不論是平台、媒介還是曝光策略,多元化已成為行銷佈局的基本盤。品牌應避免單一依賴 Google、Facebook 或 YouTube 任一渠道,而是因應不同族群的數碼行為進行內容與廣告的分層設計。包括結合社群觸及、搜尋需求、影音溝通、信賴建構與再行銷重點,全方位觸達消費者的生活圈。 總結 2025年企業將面對行動裝置依賴、AI搜尋轉變、內容格式碎片化等多重挑戰。希望這份《Digital 2025:Hong Kong》解讀,透過詳盡數據,協助品牌掌握本地消費者的上網行為與媒體使用習慣,從中助您制定更精準、具成效的數碼行銷策略,於瞬息萬變的市場中搶佔先機。 延伸閱讀: 超強解讀《Digital 2025 Taiwan》台灣消費者趨勢脈動報告 Google Ads是什麼?8大Google廣告格式及 廣告投放入門教學( Google Ads 新手必備) 【2025最新】SEO是什麼?SEO搜尋引擎優化自學入門10分鐘搞定 2025年IG入門必學功能:0到1的超簡單IG教學(含新功能特效框、註冊、Reels、限動、貼文、尺寸)